4月18日,《检察日报》先锋周刊刊发我院队伍建设文章《多元锤炼青年干警挑大梁 沈阳高新区:变“人少”弱势为“技多”强项》,全文如下:
“人才强基、科技赋能、高质效办案”是推动基层检察院高质量发展的“三部曲”。对于基层检察院特别是50人以下的“小院”而言,“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是常态,如何激发“小院”活力,突破发展瓶颈,既是关系检察事业接续发展的战略命题,也是检验基层院建设成效的实践考题。从本期开始,《检察日报》推出“小院”破局三部曲,以带着泥土气息的实践探索,为更多“小院”提供可复制的参考样本。
多元锤炼青年干警挑大梁
辽宁省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下称“沈阳高新区检察院”)是沈阳市检察院的派出机构,政法专项编制25人,实际20人,年轻干部占比50%。
近年来,沈阳高新区检察院紧紧围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开展工作,但人才断档、技能单一等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为让年轻干部在小院里快速成长为能担重任的复合型人才,该院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发展,在困境中稳步探索年轻干部成长路径,将“人少”的弱势转化为“技多”的强项。
交流轮岗弥补人才短板
为弥补人少的短板,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沈阳高新区检察院分党组选派业务尖兵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领域交流轮岗,办案干警能够主动考量不同业务条线的衔接要求。
该院还结合专业背景、个人特长和部门需求,按照人岗相适原则,使干警在专长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如让具备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干警,牵头创建该院的“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服务平台”;调整精通英语的涉外法治人才到知识产权刑事检察部门委以重任。如今,交流轮岗制度已成为该院推动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人员管理使用效能的有力抓手。
为精进检察理论基础和实务技能,该院鼓励业务骨干主动受领理论课题,以学促干,提高业务本领。该院深化检校合作,与高校共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渐进式传帮带夯实职业根基
“为提升办案人员专业能力,我院调配全院业务骨干组成知识产权办案团队,以老带新,不仅传授专业技能、办案经验,还将老一辈的检察精神和优良传统传递给年轻一代,在集体智慧中锤炼青年干警独挑大梁的业务能力。”沈阳高新区检察院分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仲艺杰说。
在办理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时,该院选派一名从检30年的检察官带领青年干警办案,他们无数次辗转于被侵权公司、专家团队和公安机关之间,经过100多个日夜,终于让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青年干警得到实战训练,吸取了宝贵的办案经验。
目前,该院已经形成“资深检察官—青年检察官—检察官助理”的渐进式传帮带模式。特别是对新任检察官助理而言,通过案件调查等实操磨炼,打下良好的职业根基,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做好准备。自2023年以来,该院已有3名检察官助理被遴选为员额检察官。
以点带面激活队伍建设新效能
沈阳高新区检察院分党组高度重视将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该院抓实青年干警研习会,结合各类主题教育和本职工作,开展交流研讨,推动青年干警用理论武装头脑;选派优秀青年干警参加最高检、最高法组织的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激活队伍建设新效能。
同时,该院注重发挥党支部在服务企业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该院党支部通过“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服务平台”,直接服务3500余家高科技企业。
近年来,沈阳高新区检察院获得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办理的案件分别入选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和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一个部门及一名干警分获2023年度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
“通过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优化激励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破解业务技能单一、人才培养断档等困境,为基层小院青年干警的培育选拔铺设道路。未来,将会有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共同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沈阳高新区检察院分党组书记、检察长韩晓虎说。